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八一中文网 www.81xs.la,最快更新奋斗在盛唐最新章节!

    没错,就是种田。

    对于崔耕来讲,征伐新罗只是个幌子罢了。他的真正目的,还是之前向吴知提到的,造船征新罗、扶桑,乃至占据大量的无主之地。

    表面上看来,此举特别大公无私,把吴知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其实,崔二郎又不是圣人,当然也是有私心的。

    这个私心就是就是狡兔三窟,为自己安排一条后路。

    若李隆基果真运气爆棚,登基坐殿了,他完全可以利用强大的水师海外逍遥。

    也莫觉得崔耕这次出外,就承担了多大的政治风险,甚至是对李隆基举手投降。

    道理很简单,李隆基即便顺利发动唐隆政变,也仅仅能把韦后干掉而已,真正上位的不是他,而是李旦。

    李旦就这么心甘情愿的把皇传给李隆基?遍翻史书,表面上看来,太平公主是作恶的一方;李旦两不相帮;李隆基无限伟光正,顺天应人继承皇位。

    但仔细一想,其实大谬不然。

    在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之前,朝堂上的宰相,大部分是太平公主一党,“七位宰相,五出其门”。没有李旦的点头,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另外,历史记载中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可以看出这父子俩的矛盾。

    李隆基在发动先天政变时,李显登上承天门避乱,他对左右臣子说,你们有谁愿意继续效忠朕的,写下自己的名字来。待朕平定了叛乱,自有封赏。

    唐龙政变后后,要不是宰相力谏,这些写下名字的人都得被李隆基治罪。

    现在问题来了,若李隆基不认为自己是将要被“平乱”的一方,为什么对这些人恨之入骨呢?

    由此可见,李旦和李隆基的矛盾,朝堂上下心知肚明。

    考虑到在先天政变之前,李旦命令李隆基以皇帝的身份“巡边”。很可能在那时候,他已经存了废掉李隆基的心思,只是被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了。

    所以,崔耕这次出外的最坏结果,也无非是李旦上位而已,他和李隆基的争斗远未结束。

    甚至为了平衡李隆基的权势,李旦反而要拉拢他。

    相反地,他若留在长安,树大招风,就有被韦后以及李隆基集火之忧。李隆基他倒是不怕,但是韦后呢?轻不得重不得。投鼠忌器之下,若被李隆基渔翁得利,那直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还不如主动退出,隐在暗中,让李隆基和韦后都放松警惕,争斗起来。最后,在关键时刻,突然出现,一局定乾坤。纵然事有不谐,也有个退路。

    当然了,兵凶战危,崔耕怎么就那么肯定,自己征伐新罗、扶桑就一定能取胜呢?这俩地方解决不了,在南洋一帮野人之间称王称霸,有意思吗?

    无它,崔耕有迅速增强安东都护府实力的法子。

    在战争中,进攻的一方之所以比较吃亏,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守方可以深沟高垒,占据地形优势;二是粮道很长,运输成本太高。

    如果能让安东都护府的粮食自给自足,乃是供应大军,其意义无论如何形容也不为过。

    这可能吗?非常可能。

    安东都护府,大概就相当于后世的东三省,再加上朝鲜的大部分土地。肥沃的黑土地,生产供应几十万人粮食,那叫事儿吗?

    之所以现在大唐朝廷没有开发此地,主要是因为太冷了。在没有合适的御寒衣物之前,根本就不适合人类居住。

    契丹人、人、奚人是无处可去,才不得不生活在这里。若是有选择的话,他们肯定是希望生活在中原的温暖之地。

    崔耕虽然发明了羊毛布,但羊的数量是有限的。现在,羊毛价格一路走高,羊毛布的价格也一路走高。

    若在安东都护府大规模地屯田,用羊毛布做衣服,从经济上讲,朝廷还真的支应不起。

    最好的法子,还是把棉花搞出来。有了棉袄,汉人才能长久在东北地区立足。

    契丹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