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八一中文网 www.81xs.la,最快更新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最新章节!

    立秋将到, 咸阳城热闹非凡。

    人常言秋收冬藏,如今便是在秋收和冬藏之间的分界线。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每岁秋日都是他们最为喜悦也最为期待的日子,今年尤甚。

    几乎每个出现在咸阳大街小巷的老秦人面上都挂着笑, 甚至于他们在碰到正在巡逻的街卒小吏时都会笑嘻嘻地打上一声招呼, 心情显然好到了极点。

    “这是怎么了?”刚刚服兵役两月的年轻人完全摸不到头脑,一月以前这些人看到自己还是满脸的不高兴呢, 怎么现在看过来的眼神就像是看家里头的傻孙子一样,那眼神怪渗人的。

    “你还不知道?”共同巡街的前辈对他说道, “粮价要降了。”

    “哈?这有甚好惊奇的, 每岁秋日粮价都要降啊。”秋季是丰收的季节,除却需要缴税的粮产, 百姓手中富足自然也要拿出存粮来与人交换,便是大粮商也需要在这时候腾出仓库的空间放新粮。这时候如果不计较口感的话,采买旧粮是最合算的。

    对他如此不开窍, 前辈睇他:“不是说那个, 是指导粮价。”

    指导粮价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由秦国各部门协调调研当年国内粮食产量情况之后进行调控,其目的是尽量保证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可支配粮数目基本平衡,然后在达到这一目的后,由国家设定售价以免粮价的贵贱伤到民众。

    目前秦国规定了粮食价格区间的只有粟,这是老秦人的主要口粮。另外的较为廉价的菽、麦以及昂贵的稻均未定价,这也是为了确保这一政策的平稳过渡。但单单是粟米的降价也能让这几年需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秦国人松一口气。

    此前秦国连年征战,虽然随着大胜总能带回来更多土地, 但光有土地没有人种也没用。加上这几年秦国又开水利工程,虽然没有加重赋税,但家中少了壮劳力后在田产上难免会有力不从心之感。

    秦国的粮价此前居高不下,就连咸阳城的人们都免不了开始食用价格更便宜的麦菽一类,更别提别的地区了。

    而现在粮价在有国家控制后渐渐开始下降,虽然还没有降到战前的水准,但是已经让老秦人有了盼头。

    在寻常百姓眼里他们不懂什么国际局势什么国家政策,但是平凡人有平凡人的智慧,从粮价和周边人的表情中,他们都能分析出秦国现在的情况。

    无论是粮价稳步下跌,还是秦国出现指导粮价这一政策,这些都是让敏感的秦国民众意识到局势正在转好的征兆。

    事实也正是如此。

    粮价之所以下跌的原因除了秋粮收获、秦国和周边六国的商路重开可以采购粮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秦国的不少冷田找到了治理的方法。

    而这一切多亏了一种刚刚从蜀郡传入的作物,名唤蜀黍。这种植物的特点是耐干旱,但最关键的是它耐盐碱。

    没错,秦国此前遇到的最大问题正是盐碱地。

    关中平原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冬春干旱少雨,风力却大,以至于蒸发量巨大。最关键的是此地缺少天然灌溉水源。纵然农户百般伺候,缺水这种事情能救一时救不了一世,每年都会上报有土壤卤化变成冷田的情况。上层也着急,但这事还真没有办法。

    正因为土地渐渐卤化,这些明明地理环境极为优越的地方却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种植,而如今对于冷田的处理方法便是将其空置,任由其自然恢复。所以,这些土地便是白白放着空置的。

    但自五年前,秦王在泾河洛水之间开挖渠道开始,情况便渐渐改变了。

    渠道未通,渠泥先到。

    这些从地下翻出来的土壤比起表层土要肥沃很多,而这些土壤在秦王的指示下运输到了卤化严重的地带,然后将土层表面析出的白卤刮走,再将这些渠泥如同厚棉被一般盖在了灰白色的土地上。

    这种种植方法是吕安想出来的,当时吕家的几处劣等田都因为改种水稻收成年年递增,因此这一情况被报到了秦王案前。急于解决这一情况的嬴稷都不宣人了,直接自己跑到了吕不韦的办公室找人。

    但是很遗憾的是这种方法在关中平原无法应用。

    至少现在还不行,关中平原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就是缺水,如果能有水种水稻这地方就不会盐碱化了。或许等渠道修好之后这里能有条件,但现在还不行。

    可是嬴稷是真的着急了,自秦王五十一年开始就不是个太平景象,当时这些诸侯知道秦国受困于两大工程,就是个纸老虎,于是便开始了疯狂试探,就连早就被秦国打趴下的犬戎都小心翼翼地伸出了手爪子。

    秦王虽然雷厉风行,当即派遣那时刨泥刨得很不开心的秦大军去剁手,秦军也的确撒开脚丫子飞奔,给周围邻居每人都送上了一记飞踹,得胜回潮,但嬴稷总有一种不佳的预感。

    就当做是秦王的第六感吧,主要是诸侯国的反应过于奇怪,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预感是正确的。

    当时被揍得晕头转向的韩国一边将歉礼送上,一边竟然恭恭敬敬表示我们太不友好了,毕竟是老邻居,怎么可以趁火打劫呢,以后再也不敢了,你们赶紧回去继续挖地吧云云。

    领兵的秦将摎特别莫名其妙,但是礼物都送到了面前,不要白不要,还是收下来了当地的地图。

    这次秦进韩退,秦国拿到了韩国的阳城、负黍二地。此二处位于韩国腹地,极为富庶,韩王竟然轻易地将其送到自己手里,这让嬴稷心里都有些虚。

    难道邻居是来送温暖的?呵呵,他会相信才有鬼。不过,送上门来的温暖不要白不要,嬴稷考虑再三,还是准备吞下这个饵料看看情况,他一边派人前去接手二城,一边让人暗中盯紧那边的动向。

    半月后,秦国便得到了消息,东方诸侯国蠢蠢欲动,想要悄然联合攻击秦国。

    但他们想要攻秦就必须借道韩国和西周国,现在正在商讨阶段,不知怎的,消息便泄露了。

    这里的西周国指的是也是诸侯国。自周王室东迁以后,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微。但就算穷得叮当响,当时的周考王将自己的封地分了一部分给他的弟弟,于是周国分裂出了西周国。

    其后,因历史因素,周国又分东周国和西周国,且分别而治,现在的周王迁都西周国。但西周国另外也有国主,是西周公名唤姬咎,此人是周天子身边的得力干将。

    东周西周二国长期以来的生活方式就是在列强之间到处游走,而现在西周国和秦国仍为盟友关系,却在看到诸侯国伸出的友谊之手之后毫不犹豫地握住了——他们背叛了盟友秦国。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秦国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之后,其领域便和西周距离进一步拉近了,这两处正是在周国的南方,而秦国已经掌握了在周王城北方的野王城,试问秦国会不想要吞掉周国进一步扩大领地吗?

    而如果秦国借此作为跳板强攻周国,后者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别的诸侯国也没有任何可以援助的机会。

    虽然和秦国结盟,但显然周天子对秦也是存在警惕的,因此在发现秦国非常有可能一举吞并周国后立刻毫不犹豫地反水了。此举让嬴稷非常恼火。

    周国的王都在洛阳,而洛阳和咸阳之间几乎就是一条直线,还是一条大道可供车马奔驰,若有来袭,不过三四日便可直攻咸阳。

    一般来说,除了像秦国这样会蛮不讲理“借道”的,别的诸侯国还要和周、韩两国暗通款曲一段时间才能通过伊阙这一天然关隘,这就能给秦国调兵防守留下足够的时间。

    嬴稷觉得自己还没有老到提不起刀的程度,一得知消息他便派将领摎攻打西周国。秦国兵士勇猛,将领更是俘虏了西周王以及周天子归咸阳,此二人宣布投降,并且奉上城邑以及西周国全部的臣民,归顺秦国。

    秦王大喜,赐立功的秦将摎国姓。

    当年,西周王薨,次年,周天子崩。

    周天子死后,嬴稷出乎意料地没有再扶持傀儡登上天子之位,他亲手斩断了战国时代的最后一根系在诸国之间的丝线。

    秦王五十一年,周朝,灭。

    但灭周灭得虽然痛快,后续却带来了一堆的麻烦,首要一点就是秦国现在四面皆敌,几乎每个国家都能挂上为周国复国的名头来戳几下秦国的神经。

    更何况周王室还有一支血脉在,那就是东周国。

    虽然秦国暗地里派出大量的说客试图重新连横,但在此时也必须做备战准备。

    既然要备战,那么粮食储备就少不了。

    在这样的需求之下,吕安只能提出了这个法子试试看。以渠泥为基底覆盖在贫瘠的土地上,这法子说白了这就是欺骗农作物。

    肥沃的表层土帮助植物初步扎根存活,然后当其足够强健并且渐渐伸长根须之后,发现这块土地并不怎么好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也只能咬着牙拼命摄取土壤中的养分。

    在后世,这种种植方法也被用在治疗土地荒漠化上头。

    一开始是划了三十亩试验田,同时栽培了若干种粮食,但最后效果最好的却是蜀郡太守李冰送上的蜀黍种子。这种南方来的作物以其抗盐碱的特性在这片不毛之地艰难地扎了根,并且在当年秋天就有了收成,此后第二年、第三年其表现都足够出色。

    在农田改建后又过了四年,秦国将外扩转为内部发展也进入了第五年。

    最让人欣喜的进展就是两项水利工程的第一阶段都已经顺利完成。李冰用了五年时间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人工开凿了一个口子,现在还在继续修整以达到控水的最佳效果。

    但这一孔口的出现已经能够使得岷江水流入东区,缓解当地干旱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西区的水量。经过今年夏季雨季的验证,这次工程的效果完全是正面的。

    下一步,李冰便是要想办法控制岷江冲下来的沙石。

    和南方灌县的水利工程中完全是没有任何存在价值还要想办法被抛弃的沙石不同,北方水渠中的泥沙就是好东西了。

    准确的说是里面的泥是好东西。和现代的黄河不同,先秦的雨带还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虽然因为土质问题容易被冲刷带走,但还没有进入荒漠化阶段,因此黄河水中的泥沙实则是九成泥一成沙。

    而这些黄泥长期在水中浸泡,多已经成为了营养成分极高的淤泥。

    在引水的过程中,郑国就已经将这些淤泥考虑在内,事实上,他之所以引泾河水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这些黄河泥。

    现在作为试验地的三十亩田地已经通渠。虽然因为渠道还在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