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八一中文网 www.81xs.la,最快更新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最新章节!

    荀卿运气半晌, 最终还是伸手将少年扶起,“你这臭小子,一回来就动静颇大, 缭儿呢?没同你一道归来?”

    “师兄在后头押送东西呢。”吕安笑了一下, 他一手扶住荀卿往学院内走, 另一手冲着背后做出了一连串姿势。荀卿并未看到, 不过吕安的别的师兄们都看到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一群小吏很快就接手了吕安方才的工作。

    他们一边向围观的学子们发放传单,并且拉着人热情讲解蜀郡情况, 一边热情招呼人过来看看他们蜀郡的特产,一个个都和变把戏似的掏出了一样又一样的东西,硬生生地将他们秦国学宫的大门当作了展示平台。

    更夸张的是, 他们似乎还拿出了小炭炉……

    扭头看看已经被吕安忽悠走的荀卿,再看看依旧沸沸扬扬的门口, 辈分比吕安小的弟子纷纷挠头,稍年长一些的则是哂然一笑, 表示随吕安折腾便是。

    如今秦国各郡县之间开通了举荐择才通道的只有蜀郡, 蜀郡因为特殊的情况也的确有很大的人才缺口。

    一开始吕安写信紧急求援时,出于师门情谊,也出于弟子们的确需要一个实践的平台, 荀卿便让几个感兴趣的学子过去帮忙, 然而谁知道小师弟要的不是几个,而是几十个。去了蜀郡的师弟们几乎就没有再回来的,即便偶尔有回来的也都是吃里扒外回来拉人的。

    虽说荀子欣慰于这些弟子们的成长,但难免也觉得吃不消这种消耗法。用荀卿的话来说, 蜀郡就是简直像一个深坑一样,根本不是招募人才而是吃人才,吞下去后连骨头都不带吐的。

    但效果也的确显著,大量受过教育、有远见的年轻基层官员进驻蜀郡后,给当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一点便是蜀郡出现了一条由蜀郡人自发搭建,官方仅给予技术指导的道路——米仓道通路。

    这条道路在金牛道的东面,为蜀郡的东北角,其打通米仓山,将汉中和蜀地西北方连在了一起。虽然这条路比起金牛道要更加难走一些,但地理位置优越,满足了东蜀郡人民的出行需要。

    有了这条全新的道路,同样被秦岭阻挡的巴郡也有了可以北上的通道。这条路对于巴郡的人们而言意义可能更重要,但是作为交通枢纽,蜀郡也得了不少好处。

    拥有两条可以直通咸阳道路的蜀郡自此成为了南方地区的交通枢纽。

    当初参与投资的几个土族首领都因此获利,他们在沿途设置了几处休息站,站内都更是开设了店铺来售卖货物以及新鲜的瓜果,并且提供驴马租借服务。

    因为米仓道以山路为主,主要由阶梯承担上山下山高度拉升的任务,沿途的土族到后来还开发出了人力轿服务,这笔服务很受想要离开蜀郡去咸阳长见识的有钱人的欢迎。当然也很受入蜀旅游的秦人欢迎。

    路通了,当地的经济收益自然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短短两年,沿线居民的月收入基本提高了六到七成,有特别能干的甚至能够翻倍。

    而道路的贯通也意味着生活成本的降低,这块地区居民的生活肉眼可见地美好了起来。

    有了钱,自然要有更高的追求。

    “想致富先修路,修完路快读书”成了蜀郡的口头禅,又有去咸阳见秦王作为吊着的甜果子,蜀郡从上到下都燃烧着学习的热情。

    蜀郡的官署在蜀道的几个节点设立了驿站供来往歇息沐马,所得收入用于培养当地人才以及支付给来援教的秦人工资后竟然还有盈余。后来这笔钱就被设立了一个专项基金,用作送蜀郡的学子们入咸阳读书时候的盘缠。

    在得知官方有了这个补助基金后,不少本地商户纷纷前来联系负责吕安表示自己也愿意出资赞助,被吕安拒绝后,他们甚至愿意放弃这个人情,匿名赞助,只为送更多的蜀郡子弟离开大山。

    作为蜀人,他们比谁都希望后代能更好,也比谁清楚必须要走出这连绵的大山。

    既然这些人都这么说了,吕安自然也没有了理由拒绝。于是当年蜀郡就送了六位学生入咸阳求学,次年开春又送了十四人,这些学子们都被送入了秦国学宫就读。

    为了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蜀郡官府为这二十名学子支付全程的路费和生活费,他们唯一的任务便只有学习。

    如此大批量的学生来投自然引来别的学子们的注意。

    然后他们惊愕发现,这些蜀郡来的学子们学习非常刻苦,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一堂课他们都是到得最早的,走得最晚的,他们将先生的每一句话都刻在了脑子里,平日里交流的也都是学习到的知识。

    而且他们生活异常朴素,对于繁华的咸阳大街也完全没有兴趣,和之前来到咸阳的蜀郡贵族子弟作风完全不同。在他们的生活中,除了学习便只有学习。

    他们甚至都不想家。

    不想家吗?当然是想的。

    一个年轻的学子摸了摸鼻子,用还带有些软糯蜀地口音的秦话说道:“我们没有时间想家。”

    “我们浪费的每一刻,漏听的每一句话,都是家乡无数人最渴望的东西。如果是他们来学习,一定不会漏掉,只要一想到这一点,我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这些蜀郡来的青年学子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坚韧的眼神震撼到了不少秦国民众,而他们在学成后全数选择回到蜀地建设的举动更是令他们深受撼动。

    在讲究个人荣誉为主的先秦时期,他们从未见过这种宁可放弃自己大好前程也要回穷乡僻壤搞建设的人。而且不是一个,而是一群,是所有的蜀郡人。

    因为这些年轻人的存在,有越来越多在咸阳求学的人们对于养育出这些年轻人的那块土地产生了好奇。也因为如此,当蜀郡来人宣传的时候,才会有不少年轻的学子前去报名。

    他们在未来很有可能会和他们的师兄们一样,在一个美丽的季节踏足那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会被那里吸引,最后留在了那里成为蜀郡的一员。也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最后选择离开那里,但在那贫穷却也富饶的土地上,他们一定能够得到能够让他们回味一生的精神财富和宝贵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